
翻译专业于2014年设立,2018年7月首届本科生毕业, 同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MTI)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航空特色的MTI专业院校。翻译专业文理兼收,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双语基础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毕业生能胜任外事、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口笔译和跨文化交流工作。翻译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体现航空特色,开设有民用航空实务英语,航空英语翻译,民航英语口译等特色课程,为我省航空事业发展培养相关翻译人才。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翻译专业开展卓越人才计划,设置国际商务口译实验班,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实行"口译理论课程+口译实训课程+校外口译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政府外事部门、优质商贸企业等实践实训基地,定期选派学生进行商务外事等口译实践,培养复合型高端口译人才。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中国情怀和宽阔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一般难度的口译、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际工作。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翻译实践,应成长为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深厚跨文化素养、熟练掌握翻译理论、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的高级翻译人才,能胜任外事、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口笔译和跨文化交流工作。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学生毕业经过 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具备以下能力及素养。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1. 应用能力。具备扎实的双语知识,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演讲和辩论能力;能胜任一般难度的口笔译工作。
2. 跨文化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和外国语言文化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能有效和恰当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胜任相关领域的跨文化交流工作。
3. 发展能力。熟悉中外翻译史和翻译理论,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能够通过翻译工作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成长为复合型专业人才。
4. 管理能力。熟练使用多种翻译工具书和参考书,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能借助现代化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项目管理,对翻译流程、质量、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成为高级翻译项目管理人才。
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美概况,翻译概论,联络口译,交替传译,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选读,计算机辅助翻译,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中国文化概要,航空英语翻译,民航英语口译,翻译实践工作坊,导游英语实务。

修学年限: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2014,2015获批学校卓越人才计划,2018河南省合格基层教学组织

2014年第一届翻译专业招生
目前状态:在招

翻译系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2人,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教师队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业务熟练。


翻译专业目前建设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4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教改项目4项;同时,翻译专业每年选拔优秀学生成立口译队、演讲队,参加全国口译大赛、演讲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多次在全国口译大赛、演讲大赛、写作大赛、阅读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近三年学生平均考研升学率接近30%。


每年约有30%的学生考取国内外的研究生,比如悉尼大学、诺丁汉大学,北外、广外等名校。
约30%多参加招教和公务员考试,选择当中小学老师或公务员。
45%左右的学生会进入国企和外企,如亚马逊中国,国航、中铝集团等;也少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许多校友已成为单位的骨干,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普遍的评价是:素质好,能力强,肯吃苦,有韧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