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 字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华树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1日  1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30日下午,一场聚焦“GenAI时代大语言模型如何赋能教学与科研”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在我校05C102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华树主讲,郭银玲院长主持,各系学术骨干到场聆听,共同探索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应用新路径。

王华树教授围绕GenAI时代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展开系统讲解。他首先指出,“提示工程(Prompt)”是充分发挥大语言模型能力的核心基础,能够帮助使用者更精准地向模型传递需求,提升输出结果的质量与有效性。王教授以复杂的文学翻译案例为切入点,生动对比了新手与专家在提示词设计上的差异,详细拆解了CARE、TRACE等提示工程框架的应用逻辑与操作步骤。

在赋能教学层面,王华树教授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推荐了一系列实用的GenAI工具。这些工具覆盖课程设计、PPT制作、视频生成、网站生成等多个教学关键环节。王教授强调,这些工具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幅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为学生营造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同时,王华树教授还重点分享了大语言模型在科研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他指出,大语言模型可帮助科研人员在总结行业报告或新闻时,快速抓取行业核心信息,梳理发展脉络,生成结构化的报告摘要;还可根据科研需求精准定位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初步核查。

讲座接近尾声时,王华树教授着重强调:“在大语言模型时代,教师要将‘术’与‘器’充分结合。”科学使用提示词工程仅仅是掌握GenAI技术应用的第一级,老师们还应朝着AI组合应用、搭建本地知识库、开发智能体等更高层次方向提升,真正实现GenAI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现场老师们围绕如何解决GenAI在科研中的“幻觉”现象与王华树教授展开深入交流。王教授建议科研人员使用AI工具构建自己的垂直领域知识库,将领域内权威、准确的文献资源整合入库,再将该知识库与对话检索AI功能相结合,以保障科研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不仅系统讲解了大语言模型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应用方法,还为大家指明了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提升方向,积极探索GenAI技术赋能自身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科研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撰稿人:宋雅雯 审稿人:李亚培)

回到顶部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郑州航院 外国语学院 200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