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正文
【 字体:

复旦大学:启动新学年经典读书计划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9日    浏览次数:[]

      近期,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启动新学年的经典读书计划。经典读书计划是复旦学院推进通识教育、建设书院文化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生境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作为通识教育的基本平台和全员育人的重要机制,复旦学院借鉴中国书院文化传统并参照国外大学住宿学院的管理经验,组建了四个书院。书院既是一种管理体制,也是一种教育载体,书院的建设以师生相伴阅读思考、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能力为核心。各书院都在楼内设立了“学而时习斋”,包括2间藏书阅览室、3间学习讨论室、1间导师咨询室和1间联谊室,为学生阅读研习经典提供方便。
  在以往的经典研读计划中,主要强调自主研读和全员覆盖,即要求所有新生必须阅读指定书目并撰写读书心得,对学生的阅读效果难以把握,一些学生在阅读遇到困难后也很难得到针对性的指导,阅读兴趣易受影响。调研显示,48.2%的学生认为,要推进经典读书计划应当配备名师导读。复旦学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征询多方意见,最终确定新的读书方案,即为每个读书小组配备带读教师,并将强制阅读改为在学院提供精选书目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申报或自行组建。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配备导师,提高阅读质量
  复旦学院充分调动资源,主要从四个渠道寻找合适的指导教师参与经典读书计划:一是在复旦学院导师库中征集,由一部分专、兼职导师担任读书小组的指导教师;二是向本学期所有核心课程的任课老师发出邀请函,恳请他们担任指导教师;三是请院系推荐合适的教师;四是与关工委联系,邀请部分退休教授参与经典读书计划。学院发出的邀请受到相关院系和教师的热情响应。在目前已接受邀请的102位指导教师中,57位是学院现任专兼职导师,32位是核心课程任课教师或以往的兼职导师,13位是通过关工委联系的退休教师;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这些指导教师的学科背景,不仅有人文社会学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理工医科。他们有的从本学科出发,带领学生们研读剖析经典中蕴含的哲理;有的则跨学科指导,从不同的视角与学生共同探讨经典的深意。学院希望指导教师的介入可以提高学生研读经典的成效,逐步夯实书院文化的内涵。
  二、精选书目,提升阅读兴趣
  提供经典书目是经典读书计划施行的基础性工作。复旦学院从2006年开始就组织专家为学生定制阅读书单,今年又对原有书单进行修订,发布了《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推荐书目》(以下简称《书目》)。《书目》选取以经典性、学术性为原则,和以往相比,适当降低了文学性。其中,“中国人文与科学经典”收录了经、史、子、集四部共90种作品,“西方人文与科学经典”收录124种作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指导教师的学科专长,《书目》并不带强制性,师生可以选择《书目》之外感兴趣的专题,并组建相应的读书小组。
  10月13日,复旦学院通过学养拓展计划核心刊物《学而》报,发布了本年度经典读书计划的导师名单及书目,并公布读书小组申报办法。10月20日,又对其中42部作品和带读教师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生选择参与读书小组提供参照。《学而》还将围绕经典读书计划进行持续动员,并刊登读书小组及个人撰写的读书体验,切实将院刊办成经典读书计划的交流平台。
  三、自主申报,强化主动意识
  读书小组分为A、B两类。A类由指导教师确定书目并在全院范围内公开,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向学院“学而时习建设中心”报名申请,指导教师根据报名情况选取小组成员。B类由学生自行组建,自行邀请指导教师,“学而时习建设中心”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学院要求每个读书小组控制人数,一般在10人之内,最多不超过15人,以保证学习交流活动的效果。截至10月20日,第一批26个读书小组收到学生申请材料878份,各小组带读教师正在紧张地阅读材料。据悉,第二批读书小组日前也收到近900份申请材料。
  通过以上创新,经典读书计划正脱离以往作为单纯学生活动的模式,逐步成为建设书院文化和落实通识教育的有效抓手。学院希望通过该计划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夯实好思善问、乐于求学的书院文化,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08年11月4日

回到顶部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郑州航院 外国语学院 2001-2023 版权所有